首页 > 实时讯息 >
跨区域产业协作 昆明“跨”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6 08:40:00编者按: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各地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不同,抓产业转型升级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突出自身特色。要积极探索利益共享机制,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云南、昆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总遵循总指引。昆明日报推出“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昆明实践”系列报道,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示昆明市推动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取得的新突破、新亮点、新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工作,不断丰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战略和政策体系。
昆明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良好、多重机遇叠加、发展优势明显,蓄积着巨大发展潜能。但长期以来,也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何抢抓机遇、破解难题、释放潜能,书写好区域协调发展大文章?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近年来,昆明市大力推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牢固树立一盘棋统筹、一揽子部署、一体化发展理念,创新机制统筹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打破行政区域限制,通过产业共谋、利益共享,加快形成“错位发展、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协调并进”的高质量区域发展新格局。
困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2022年7月,禄劝县、富民县、新希望集团云南新龙矿物质饲料有限公司签订三方合作协议,计划在禄劝县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在富民县进行生产加工,并约定对企业从禄劝辖区新希望集团所属磷矿采购的原矿加工所产生的税收县级留成部分、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按照议定比例进行分享,有效解决了县域间自然资源条件与生产加工条件不匹配的难题。
时间往前追溯,富民县有生产加工、没有矿产资源,禄劝县有矿产资源、没有产业链配套,企业有矿产资源、没有应用到产业体系。曾经,这不仅是投资商面临的难点,也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堵点痛点,一度令投资商望“矿”兴叹。
如今,随着跨区域产业协作的实施,原本的难题不仅得到有效解决,还促进了上下游产业协同布局,实现了禄劝县、富民县和企业的三方共赢,成为昆明创新构建跨区域产业协作机制的一个重要缩影和成功案例。
作为云南省会和全省唯一的特大城市,长期以来,昆明市域内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较大。
一组数据显示,昆明主城五区以占全市14%的国土面积,集中了64%的人口、77%的经济总量。而北部的东川、禄劝、寻甸三个县区曾经都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在以往的招商引资过程中,一方面,东川、寻甸、禄劝、石林等是昆明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或农产品主产区,这些县区即使遇到一些好项目,但受生态环保、资源条件、交通物流等因素的限制,导致项目无法落地,不仅错失了好项目,也错失了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城市化地区也会遇到因空间受限,优势项目无法落实、产业空间无法拓展等问题。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上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问题,在产业上突出表现为条块分割严重、资源要素错配、产业发展失衡;从行政区上看又表现为主城区发展空间受限、郊县项目缺乏,招商各自为战、合作动力不足,导致主城区坐拥区位、配套、人才、信息服务等发展优势却“有力无处使”,郊县坐拥大片发展空间但又“引不了凤凰来”,这使得全市产业协调发展长期受限,产业发展一度低迷。
如何打破行政区域限制,破除“小算盘”、共谋大发展成为待解难题。
破局:创新构建“1+2+N”机制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发展亦如此。
为破解发展难题,昆明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创新机制统筹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针对市域产业发展统筹性、整体性、协调性不足,以及城市化地区空间受限,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项目缺乏、合作招商动力不足,资源要素失衡错配等问题,昆明超前谋划、主动作为,从政策层面入手,在市域内探索建立了跨区域产业协作“1+2+N”机制。
2022年5月,昆明出台《关于统筹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意见》,提出通过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强化资源要素在市域范围内统筹保障,全市“一盘棋”促进产业高水平布局、高效率落地、高质量发展。随后,又围绕增量、存量两类项目跨区域流转配套制定了《昆明市招商引资项目跨区域协作管理办法(试行)》《昆明市存量产业项目跨区域流转管理服务办法(试行)》2个文件,同时围绕土地指标、人才住房、教育医疗等领域陆续出台了N个系列支撑文件。2024年9月,出台《昆明市统筹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三年行动(2024—2026年)》,配套印发“十大重点任务”清单,确定了未来三年支撑性重点工作及各阶段发展目标。
“1+2+N”机制的构建和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打破了全市行政区域限制,有效避免了区域内产业同质化竞争,达到“1+1>2”的效果,实现全市产业发展“一盘棋”。
在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看来,“1+2+N”机制相当于“棋局”已布好,但要下好这盘“大棋”,关键还要看执行、看落实。为此,昆明聚焦解决“不能协作”的问题,着力实施产业布局、要素保障、招商引资三个“一盘棋”;聚焦解决“不愿协作”的问题,着力构建起利益共享、统计核算、督促考核三个保障机制。
成效立竿见影。2022年7月,禄劝县、富民县、新希望集团云南新龙矿物质饲料有限公司签订三方合作协议,成为全市首个跨区域产业协作示范项目。新希望集团所属云南新龙矿物质饲料有限公司下属企业负责人钟国林介绍,跨区域产业协作“1+2+N”机制将禄劝县转龙镇有矿资源无产业链、富民县有生产条件无资源、企业有投资愿望却无法协调两地发展的困境逐一化解,实现了矿产资源从开发利用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协作,构建起互利共赢的产业协作新格局。目前,新希望集团所属转龙磷矿已完成生态综合评估、开发利用方案等审批环节,预计今年5月开工建设。
市发展改革委区域协调发展处负责人介绍,上述措施有效解决了全市产业项目“想落地落不了地、能落地不愿意落地”的问题,切实扭转了招商“各自为战、缺乏合力”、产业“同质发展、恶性竞争”的局面,合力构建差异发展、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产业协作新格局。
打破桎梏,迎来新发展、新动能。除禄劝县与富民县共同推动精细磷化工上下游联动发展外,东川区与寻甸县合作共建天生桥产业园区、滇中新区与西山区实现跨区域项目流转、西山区与富民县共同保障华润电力大兴药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宜良县与阳宗海风景区共同推动匡远林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等,一个个跨区域产业协作成果如雨后春笋,在春城大地破土而出。
新局: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
2022年4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由昆明市托管西双版纳州磨憨镇共同建设国际口岸城市。这也让昆明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边境线和边境口岸的省会城市。
“这一决定就是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就是要发挥昆明的龙头带动作用和磨憨的口岸辐射作用,推动昆明‘有产业、缺口岸’和磨憨‘有口岸、缺产业’互补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协同发展格局。”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说。
托管磨憨,无疑是昆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此举让昆明和磨憨的独特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以中老铁路为纽带,以昆明为起点,可以辐射超过25亿人口的南亚东南亚市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昆明抓住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和国家推动东西部产业协作等带来的重大机遇,持续探索深化跨区域产业协作新机制,举全市之力协同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承载区,推动跨区域产业协作迈上更高水平。
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项目是上海临港集团与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共建园区,被上海市和云南省分别列为“沪滇产业协作的龙头项目和示范项目”。该园区位于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清水片区,于2022年8月开工建设,用时仅一年多,就于2023年12月正式开园,建筑面积约28.36万平方米,分为功能配套区、总部功能区、生产制造区等五个区域,体现了“上海经验”、跑出了“昆明速度”。
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项目采用“重资产投入”与“轻资产运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发建设,即由昆明经开区方面负责拿地及建设,完成“重资产投入”;由临港集团旗下的临港控股与昆明经开区平台公司共同出资成立运营公司进行项目策划定位、招商管理及园区运营,实现“轻资产运营”。通过“轻重资产结合”的模式,带动产业深度协作,推动沪滇两地园区共建、产业联动,着力打造沪滇产业合作新典范。自开园以来,已有109家企业注册落地,涵盖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带动配套产业链式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为持续深化跨区域产业协作新机制,2024年5月,昆明出台重点产业协作园区管理办法,统筹划定磨憨—磨丁合作区和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2个重点产业协作园区,作为各县(市)区和开发(度假)区招商引资、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平台。一方面,把2个重点产业协作园区作为全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承载区,充分发挥平台化、共享化、协同化优势,与昆明各县(市)区和开发(度假)区建立起共推项目、分享税收的良性互动机制。2024年7月,五华区率先在磨憨竞拍47.03亩土地,启动云南五华产业园区磨憨园区建设项目。禄劝、寻甸、安宁、东川等一批跨区域合作园区项目正在磨憨加快推进。统计显示,自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已有55个项目完成备案审核程序,落地重点产业协作园区,有力带动了产业转移和产业优化布局。
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四区”联动的叠加优势,在产业联动上采取“昆明制造+磨憨组装”“昆明总部+磨憨加工”“昆明创新+磨憨应用”的模式,促进东部企业借助昆滇区位优势、开放平台,积极拓展南亚东南亚市场,形成了“上海企业+云南资源”“上海研发+云南制造”“上海市场+云南产品”“上海总部+云南基地”的协作模式。
除“四区”联动外,昆明还创新采取“央地合作”“以城带边、以城兴边”等联动发展新模式,推动政策、资金、资源向磨憨聚集,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公共服务供给。其中,昆明与中国中铁签署共建合作协议,实行“管委会+公司”模式,共同推动磨憨开发建设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产业落地磨憨蓄势赋能。
“协,众之同和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既是谋一域之腾飞,又是谋全局之提升。昆明创新构建跨区域产业协作机制,有力有效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壁垒,促进产业在市域内外高效协同,构建起差异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格局,探索出一条跨区域产业协作的新路径,为推动昆明高质量发展、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注入新的动能。
昆明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廖兴阳
责编:谢泠然
编审:周晓雪
终审:周健军
相关文章
- 跨区域产业协作 昆明“跨”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05-06
- 低空经济振翅高飞 05-06
- 联动培养高技能产业工人 05-06
- 少打卡多体验,年轻人“拼好假”带火慢旅行 05-04
- 青海交通重点项目首季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43.5% 05-03
- 5月昆明正式进入汛期 05-03
- 美好生活在云南|昆明轿子山第八届杜鹃花文化旅游节启幕 05-02
- 浦东夯实“热带雨林”式科创生态:持续布局大科学装置,深耕三大先导产业 05-02
- 03-25 兰州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张泽武等人拟任正厅长级领导职务
- 03-26 西安:2035年全市现代化水网体系基本形成 约1700万人受益
- 03-25 钛材料(娄底)全产业链招商项目集体签约活动举行
- 03-26 《博物馆简史》——开启博物馆的时空之旅
- 03-26 洛阳市第十三高级中学开展入户走访帮扶慰问活动
- 03-25 《科学开讲》:打卡中医药文化市集,和失眠说“再见”
- 03-26 安全防范常警惕 生命健康共守护——固始二中举行安全主题升旗仪式
- 03-25 两名干部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 03-26 镇巴法院依法判决一起破坏交通设施案
- 03-26 3月28日,曹魏古城专场招聘会震撼来袭!
- 05-06 金昌:“检察蓝”护航知识产权
- 05-06 汝南农商银行 多维度保障节日平稳运行
- 05-06 被“高潮针”盗图的19岁女子发声:举报多次无果,将向警方反映
- 05-06 AMD 锐龙9 9950X3D网游实测千帧达成!英特尔望帧兴叹
- 05-06 69.5万人次打卡洛阳文博场馆 年轻游客、省外游客成主力
- 05-06 从广州实践看如何提升“一把手”监督质效
- 05-06 南京一医院涉嫌违规提供辅助生殖服务 已成立联合调查组
- 05-06 输球不输阵 球市傲春风
- 05-06 跨区域产业协作 昆明“跨”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 05-06 这个“五一”,深圳游客有“亿点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