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大额存单转让活跃影响几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31 06:58:00最近一段时间,多家银行APP的大额存单转让区非常热闹,利率较高的大额存单明显比之前多了不少。在社交平台上,许多网友也晒出了自己抢到的转让大额存单,其中不乏年利率达2%以上的产品。
“近期大额存单转让市场火爆,本质上是市场自发调节。”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表示,一方面,存款利率持续下行,投资者对高息需求强烈;另一方面,股市近期的火热对资金流向的牵引作用显著,当前A股市场情绪高涨,赚钱效应明显,部分投资者风险偏好显著抬升,一些原本配置于低风险存款的资金,也在加速流向资本市场。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丹分析,在资金逐利性驱动下,部分投资者将资金从低收益存款转入资本市场以博取更高的潜在回报率,或直接通过基金、融资等方式进入股市,或转向银行理财、保险等非存款类产品,整体呈现“存款搬家”现象。一些持有早期高息存单的投资者为快速变现参与股市,愿意通过让利转让吸引买家,进一步活跃了转让市场。
大额存单转让频繁,展现了“稳”和“赚”的博弈。有人愿意让利转让存单去炒股,是相信自己能赚更多;也有人喜欢蹲守转让区抢高息存单,毕竟利息能带来稳稳的幸福。吴丹提示,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购买转让存单时,需了解剩余期限、利率计算方式及潜在费用,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损失。
不只大额存单,理财赎回近期也有所上升。王蓬博认为,一般来讲,在权益类资产预期收益率显著上升时,会吸引大量追求高回报的资金从低风险、低收益的固收类产品中撤离。当前,投资者赎回理财产品或是出于“追涨”心理和对机会成本的考量,倾向于将资金从理财产品、大额存单等低流动性、收益稳定的资产中赎回,转而投入具有更高增值空间的市场。对银行而言,这种由股市虹吸效应引发的资金外流,加剧了存款稳存难的问题,尤其在季末等关键时点压力更为突出。银行理财、大额存单等传统吸储工具面临收益率倒挂和客户流失的双重挑战,这需要银行加快产品创新,比如推出混合型理财或挂钩指数的结构性产品。
“由于转移资金的客户多属于高收益要求且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群体,与传统储蓄客户重叠度不高,加之银行可通过推荐含权益类资产的产品留住部分客户,资金流出整体影响目前相对有限。”吴丹说。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虽然7月份居民存款同比大幅减少,但大规模的存款迁移目前并未发生。长期视角下,居民资产配置的切换将是一个缓慢的变量,尤其是银行理财的主要负债本身大多为风险偏好最低的客群,其投资理财产品的核心诉求是对标存款收益,对股债市场的敏感性并不强,这部分资金流动性在两市场间并非完全自由流通。
“居民财富配置结构的重塑是‘慢变量’而非‘特效药’。”明明认为,若股市能延续当前长期稳定上涨的慢牛趋势,这一现象或将成为长期趋势,但短期对市场的影响更多为边际扰动,且仍需要更多数据支撑。
一边是存款稳稳的利息,一边是股市的热闹,不少投资者难免犯了难:最近这么多人都赎回大额存单,转去股市博高收益了,我要不要也这样操作?答案没有绝对的该或不该,关键是要保持清醒、不要轻易跟风。王蓬博提示,对投资者而言,建议警惕追涨的非理性行为,特别是要避免借款高杠杆炒股,盲目加仓,更不要把养老钱、应急款投入高风险领域,既要适度参与权益市场分享增长红利,也要保留足够安全垫,守住本金安全底线。(经济日报记者 勾明扬)
相关文章
- 03-25 兰州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张泽武等人拟任正厅长级领导职务
- 03-26 西安:2035年全市现代化水网体系基本形成 约1700万人受益
- 03-25 钛材料(娄底)全产业链招商项目集体签约活动举行
- 03-26 《博物馆简史》——开启博物馆的时空之旅
- 03-26 洛阳市第十三高级中学开展入户走访帮扶慰问活动
- 03-25 《科学开讲》:打卡中医药文化市集,和失眠说“再见”
- 03-26 安全防范常警惕 生命健康共守护——固始二中举行安全主题升旗仪式
- 03-25 两名干部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 03-26 镇巴法院依法判决一起破坏交通设施案
- 03-26 3月28日,曹魏古城专场招聘会震撼来袭!
- 09-02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关于加强数字经济发展的声明
- 09-02 中国担任上海合作组织2024-2025年轮值主席国工作成果清单
- 09-02 恒瑞医药大宗交易成交17.60万股 成交额1202.96万元
- 09-01 新野县法院:精织护企法治网,打造宜商新标杆
- 09-01 本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全程护航 “本溪·枫YEAH!音乐节”食品安全
- 09-01 本周遵义晴雨交织,最高直奔34℃!期间需注意强对流
- 09-01 超300亿元共济金额用在哪了?
- 09-01 驻马店市树人高级中学:千名学子展坚毅风采 开启高中新征程
- 09-01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皮下注射剂型在美获批
- 09-01 如何看待部分经济指标波动?国家发改委解读当前经济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