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首季中国经济观察丨工厂“黑科技”背后的产业新变迁——首季中国经济一线调研报告之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9 11:10:00新华社北京4月19日电 题:工厂“黑科技”背后的产业新变迁——首季中国经济一线调研报告之三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周圆
实体经济的“烟火气”在企业,企业的活力看生产线。
当机器人进入工厂“实训”,数字孪生技术为车间装上“虚拟分身”,大模型在多个行业垂直应用……这个春天,工厂里的新意不断涌现。
这里有智能化的渗透、生产方式的重塑,也有创新链产业链的交融。近段时间,记者赴多地调研,从工厂之变探寻产业之变,感受新旧动能的转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工厂焕新,制造业有了新面孔
机器人成为“打工人”?这并非想象。在宁波的极氪5G智慧工厂,人形机器人已然“入职”汽车生产线。
分拣物料、搬运料箱、精密装配……只见数十台人形机器人进行多任务协同作业,酷炫的场景让智能制造有了更具象的表达。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人形机器人虽然仍在“实训”阶段,但解锁多元应用场景已渐行渐近。
记者走进多地工厂车间,感受到生产一线新意不断。
设备上新——在重庆剑涛铝业有限公司,7条再生铝生产线全速运转。“去年以来,我们对4条生产线开展技术改造,再生铝产能提升30%。”该公司负责人说,新设备、新技术带来新发展,今年一季度公司产值同比翻番。
产线升级——走进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场景引人驻足:十余台橙色的机器人在“岗位”上打螺丝、焊接;AGV小车来往穿梭,有条不紊。
库卡中国营运与人力资源总监陈峰说,这条全自动生产线生产100公斤以下的机器人用时30分钟。“如果市场需要,可以进一步提速。”
模式更新——在家电、汽车等领域,用“数字孪生”技术“建厂”的探索不断。将真实数据导入,通过仿真模型在网络空间打造虚拟工厂,大到产线的改造,小到产品的排产,都能精准模拟、验证,降低试错成本,实现高效生产。
今年以来,我国加大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加强重点行业企业技术改造,推进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一个个新技术加速融入生产一线,“世界工厂”里的“车间变革”,推动着中国制造展现新颜。
一季度,工业领域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6.3%;截至今年3月底,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66.2%;目前,国家级绿色工厂达到6430家,实现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约20%。
“工厂的变化是产业向新的体现。”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辛勇飞说,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是提高产业创新与升级的能力,来自制造端的“数智赋能”正为产业发展激发新气象。
制造变“柔”,生产方式加速变革
在重庆的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可以看到汽车制造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这里最多可实现4个平台、8种车型的混线生产,满足单个车型多种个性化配置。
工厂负责人说,从接到客户订单起,所有零部件数据就开始生成,工厂根据系统配置差异化生产。依托新技术、适应多样化需求,去年,企业新能源汽车订单数同比增长超180%。
当车间装上“大脑”、生产线走进“云端”、产品在“出生”前就有了“主人”,柔性制造提升了生产过程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制造的逻辑正发生改变。
让效率更高——
“以前拥抱的是订单,现在拥抱的是市场。”一位玩具企业负责人说,企业用大数据预测“爆品”,并在新品投放后根据市场反馈调整生产,畅销款补货可得率大幅提升。
从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实践来看,在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通过智能化改造,碳排放减少约12%。一些领域的示范工厂产品研发周期缩短约30%,生产效率增加近30%。
让质量提升——
极氪5G智慧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焊接车间,车身4800多个焊点,每个焊点每一步焊接过程都被切割成毫秒级。在总装车间,仅拧紧螺丝这道工序,就通过23套高精伺服控制系统。智能制造将工序拆解、标准化,让生产从“凭力气”转向“凭数据”。
全国已建成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这些工厂覆盖超过80%的制造业行业大类,共建设在线智能检测、质量追溯与分析改进等优秀场景近2000个,不良品率平均下降50.2%。
让供应链协同——
借助智能设计工具,图纸“一键”直连生产线;通过共享工厂,企业不单独建生产线也能搞制造;接入数字化贸易平台、跨境电商平台等,小工厂直面广阔市场……以工厂为基点的供应链生态系统加快形成。
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83.5%。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340家,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1亿台(套)。
生产方式、供应链更加柔性,更好适应了消费侧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说,在纺织行业,小批量多批次生产的“小单快反”模式兴起,灵活接单的方式也为行业稳外贸提供助力。
“要以柔性的供应链构建韧性的产业链。”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说,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产业的抗风险力和竞争力会随之提升。
从工厂到“工厂+”,两“链”融合前景拓宽
工厂是制造的枢纽,也是创新的一环。记者调研发现,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中,工厂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动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协同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在成都高新区,有个不一样的“工厂”——蜂鸟智造中试基地。
一边是车间内十余条中试组装测试线忙碌运转,另一边是来自医疗器械、智慧停车等领域的科研项目“跑”完走向产业化的最后一程……在这里,每周都有新项目进行成果转化。
智慧交通产品制造商臻识科技董事长任鹏说,从四目相机到球机、枪机,企业每年都要找平台试产几十种产品。“从这里走完中试,我们才敢放心推向市场。”
把创新力转化为生产力,制造端大有可为,生产一线里有着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新实践——
在华熙生物中试成果转化平台,“柔性生产线”能够满足功能糖、蛋白质等不同项目的中试需求。通过平台的“智慧大脑”,生产过程各项指标实现实时监测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改进优化。
在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训练场“嵌入”工厂。车间内,6台喷涂机器人配合2台开门机器人,共同协作对汽车进行模拟喷涂,以验证工艺精度。
近年来,我国围绕重点产业统筹布局各类创新、试验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工厂+科研”“工厂+试验”等新模式加快推出。新型研发机构与新型制造基地有机衔接,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搬上生产线。
国家层面明确提出,到2027年建设1万个5G工厂,打造不少于20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让智能工厂作为实现智能制造的主要载体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
从工厂的生产线,看中国制造的“风景线”。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不确定因素和挑战较多,但中国制造向新提质的方向路径不变,承压前行的韧性底气不变。未来,更多“工厂+”的故事还会发生,更多产业新图景将不断绘就。
相关文章
- 文旅产业+游戏领域”!铜川市耀州区与腾讯游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04-30
- 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正式发布 04-30
- 李浩儒:铁屑与火星熔铸的璀璨 04-30
-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首个法规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 在灶台案板前解读“川味密码” 04-29
- 宝山:打造“双轮驱动”银发经济样本 04-29
- 2025上海车展:当智驾不再让人兴奋,汽车智能化暗战升级 04-29
- 天下秀2025年Q1营收8.97亿元,持续深化“AI+出海”布局 04-29
- “141”,解秘重庆基层智治的“数字密码”→ 04-29
- 03-25 兰州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张泽武等人拟任正厅长级领导职务
- 03-26 西安:2035年全市现代化水网体系基本形成 约1700万人受益
- 03-25 钛材料(娄底)全产业链招商项目集体签约活动举行
- 03-26 《博物馆简史》——开启博物馆的时空之旅
- 03-26 洛阳市第十三高级中学开展入户走访帮扶慰问活动
- 03-25 《科学开讲》:打卡中医药文化市集,和失眠说“再见”
- 03-26 安全防范常警惕 生命健康共守护——固始二中举行安全主题升旗仪式
- 03-25 两名干部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 03-26 镇巴法院依法判决一起破坏交通设施案
- 03-26 3月28日,曹魏古城专场招聘会震撼来袭!
- 05-01 胡歌杨紫,狠狠期待了!
- 05-01 海报|致敬每一个发光的你
- 05-01 光伏主材企业,还有多少血可以流?
- 05-01 五一出行必看!重庆市药监局发布旅途安全用药提醒
- 05-01 苏丹领导人任命代总理
- 05-01 CMA 和 HPL:运价走势悲观,波动风险犹存
- 05-01 关于新冠疫情防控与病毒溯源的中方行动和立场
- 05-01 网警查处编造传播“登顶泰山最高可得3万奖金”网络谣言者
- 05-01 罗达祥率队开展“五一”节前安全生产检查及巡河工作
- 04-30 工商银行咸阳杨陵康乐路支行火眼金睛成功拦截八万元投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