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古城深处,老苏州们这样消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5 07:35:00    

三伏天,高温持续,步入古城深处,可见老苏州们自有一份清凉。小巷穿堂风、井水浇地、风扇凉面等,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老苏州的消夏妙招,背后还有着心静自然凉的怡然心态——这些看似寻常的生活片段,构成了苏州古城独特的夏日消暑图景。

小巷清凉方:穿堂风里乘风凉

河沿街,姑苏区桃花坞大街与东中市之间的一条小巷。这条小巷长不足400米,一侧房屋枕河而居,与古城众多小巷一样,这里浓缩着老苏州的丰富生活。

一大早,巷子开始热闹,商贩兜售着新鲜的蔬菜和河鲜;居民趁着晨间凉爽,在门外洗晒衣物;还有不少老苏州人摇着蒲扇,聚在自家门口乘起了凉。

家门口就有穿堂风。实习生 顾倩/摄

韦好婆,是巷子里的老住户了。“我今年80岁,住在这里有80年了。”坐在自家门口,她享受着穿堂风带来的清凉,等到接近中午气温攀升,才会回屋避暑。同时,她向记者分享起了自己的“清凉经”:上午10点太阳晒到门前时,回屋,只需要开电风扇;午饭后,暑热最盛时,打开空调;晚饭时,又转而用电风扇;晚饭后,再打空调直至次日清晨。“这样搭配着用,温度刚刚好,舒服又省电。”韦好婆笑称。韦好婆身旁,还有老街坊补充:打一桶井水,在地上浇一浇,也着实能增加一丝凉意。

不远处,徐老伯与几位老邻居围坐在小桌旁,桌上清茶袅袅,桌边备着热水壶。“我们年纪大了,五六点就起了,聚在这里喝热茶,年纪大了,喝不来冰饮。”徐老伯笑着说,“热茶越喝心越静,心静自然凉哇!”桌旁,挂着他们饲养的鹦鹉,清脆的鸟鸣声融入到茶话中,成为他们专属的纳凉“背景乐”。

户外好去处:墙荫树荫有清凉

外出遛鸟的还有蔡先生等老苏州。在姑苏区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的一堵老墙下,他和好友自有一处“清凉据点”。斑驳的灰白墙壁上,错落悬挂着数十只鸟笼。“这是暗绿绣眼鸟,我都养了二十多年了。鸟也爱热闹,天好就带出来遛遛。”蔡先生爱养鸟,退休后常带着鸟到墙根下与好友闲聊,墙荫、板凳以及自然风,在他看来,远比空调房的“人造风”舒坦。

树荫下健身。实习生 顾倩/摄

老苏州人的消夏去处还不局限于家门口。苏州公园的浓密树荫,为很多老苏州创造了一片天然的纳凉场所。在公园东门,陈女士和伙伴们手持棍棒,正练习着养生操。“早上闲暇时就过来,树荫底下凉快,做做操出点微汗也不觉得热。”陈女士说。在公园平台处,树影婆娑,几位市民随着悠扬乐曲翩翩起舞。荷花池畔,王老伯带着他的小孙子在垂钓。“其实钓不上啥鱼,”他笑说,“但池边凉快,有风,陪孩子玩玩,惬意得很。”

舌尖消暑味:老店凉面品清凉

老苏州的消夏方式,还有吃。临近中午,日头更晒了,乘凉的居民们纷纷收拾收拾,回家准备午餐。这时,有不少老苏州却选择外出,寻觅一份舌尖上的清爽。

风扇凉面消暑。实习生 顾倩/摄

姑苏区临顿路上,一家小吃店内冷气充足,坐着许多前来用餐的老苏州,店家的夏日主打美食风扇凉面,是大家的热门选择。“这家是老店了,很多老苏州都认这里。我自己吃了很多年,最喜欢他家的凉面。”市民曹先生说。他不仅自己点了一份堂食,还特意打包一份,打算带回家与家人分享。(苏报融媒记者 叶永春 实习生 顾倩 李瑷卉/文)

编辑:钱芳